撰稿 周震麟
御窑金砖博物馆文化顾问
金砖古法复原发起人、参与人
《御窑金砖》《造砖图说》《水磨金土》著作人
砖,为什么以“金”而名。
这是一个令现代人万众困惑的问题。
现代民间对此的解释极具大众魅力和网红韵味:
比如一,有人解释说,之所以叫金砖,是因为质地密实细腻,敲起来有金属之声。
这种说法听起来有理,却少对实际情形作验证。熟悉砖瓦陶艺的人多不认同这种说法,因为他们知道,即便是粗砖陋瓦,只要焙烧时火候适度、窨水到位,又出窑不惊,没有裂缝,敲击时都会发出金石般的声音,金石声是验收所有砖瓦质量时一个共同的基本标准。
于是,问题就来了:那些同样会发出金石之声的普通方砖和青砖青瓦,他们为什么就没有被称为金砖,或金瓦呢?
比如二,也有人说,因为砖是运往京城京仓、供皇家专用,所以叫“京砖”,“金”“京”发音相近,后就逐渐演变成了“金砖”。
这种说法的猜测臆断程度似乎更高,更不可信,也不可靠,它完全没有史料依据,纯属臆测。明清宫廷档案中,只有苏州“金砖”记载而不见“京砖”之称(山东临清砖中有“京砖”之称),何况,明清数百年,苏州运往京城的千百种土特产和工艺品中,为什么唯独这种砖要以“京”相称并最终以“金”命名呢?
比如三,还有人说,因为专供皇家的细料方砖的制作工艺极为精细,花费成本巨大,一块金砖的价格相当于一两黄金,所以会有“金砖”之称。
好在有案可稽。关于金砖的价格,古代宫廷档案中有明确记载,比如,清朝乾隆二年工部规定的每块金砖的准销价是这样的:二尺二寸正金砖九钱一分,副金砖六钱三分七厘;二尺正金砖四钱九分四厘八毫,副金砖三钱三分三厘八毫八丝;一尺七寸正金砖四钱八厘七毫,副金砖二钱七分七厘。
显然,只有二尺二寸正金砖的价格才接近一两银子,这样来看,勉强可说“一两白银一块砖”,似乎称“银砖”更为准确?
这些说法,听起来在理,可以作为非定义性、非概念性的游玩解说词,民间多能理解,大众多可一乐,但作为对金砖之“金”的学术文化溯源和发明,显然多有牵强附会,经不起推敲,因而是不够严谨认真、缺少科学态度的,也少有对实情的了解,更不见文化的考察。
只要对这些说法稍加思索就能发现,其共同点就是他们的“民间视角”,可以看出民众的理解和心态;然而,金砖虽为苏州民间工匠民间窑户所造,却是皇家专用,钦工物料,铺墁在主要宫殿中的室内,是建筑中的至要部位,这样的建筑构件,起个什么名,怕绝不是可以由民间来决定的。(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