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稿 周震麟
在《伍子胥相土尝水》砖雕旁看廊桥东侧长廊
进入廊桥的第一幅砖雕,是《伍子胥相土尝水》。
伍子胥是苏州文化的一位源头人物。“相土尝水,象天法地”,奠定了苏州古城的基石,也奠定了源远流长的苏州文化的基石,为苏州文化在后世的生长发展定下了特有的基调和神韵。
相土尝水,了解土质和水情;象天法地,观察天象和风水。想要治理好国家,处理好关系,想要竭尽人事,先要体验并摸清自然规律,弄懂土性物理,要顺应天道。
胥门伍子胥石像
盘门伍相祠“相土尝水”照壁
伍子胥相土尝水是公元前514年的事,而金砖的肇始却在明朝前期,那是1420年前后的事。伍子胥与金砖,相距将近两千年,有啥关系呢?
我们是这样来解读的——
从所用的原材料和成品的质性来看,金砖就是用村边田头常见的泥,粘土,历练之后,做成坯,再放进窑里,烧制而成的青砖。
相传,2500多年前,为建造阖闾大城,伍子胥曾在这里,今天的相城区,相土尝水,“相其地,欲筑城于斯”,勘察风水阴阳和地质地貌。相土尝水的结果,就是使得地处阳澄湖西岸的这方水土,最终成了今天苏州古城的郭北之地,也在冥冥之中,留下了一大片能够做出最高质量的细料方砖的泥料。
阳澄湖西岸的这种泥料,主要特点是“粉而不沙,粘而不散”。
于是,在将近两千年之后,明朝的永乐皇帝在南都北迁、建造皇家宫殿时,貌似偶然,实则必然地,选中了相城的陆墓窑区,作为主要宫殿室内用砖——金砖的指定烧造地。
于是,我们明白了伍子胥与金砖之间,那种确凿而又冥冥的关系。
所谓确凿,就是说,如果当年伍子胥真的“筑城于斯”,那么,两千年后永乐帝就不会找到陆墓的那方金水金土;
所谓冥冥,就是说,天道运行,注定了伍子胥当年相土尝水的结果,会让陆墓成为苏州齐门外郭北的相城之地。
在御窑金砖博物馆主馆眺望相城的水土云天
御窑遗址园景观
撰稿 周震麟
御窑金砖博物馆文化顾问
金砖古法复原发起人、参与人
《御窑金砖》《造砖图说》《水磨金土》著作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