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内涵
顺应天道,竭尽人事!
仿古金砖、古建砖瓦和砖陶工艺品为主要产品的企业。
金砖的命名及其文化内涵
时间:2018-08-03 | 文化内涵

紫禁城等皇家宫殿里铺陈的方砖为什么叫“金砖”,以下三种说法流传较为普遍:

第一,敲起来有金石声。比如,蒋博光在《金砖墁地》中说,“因为这种砖是专为皇家烧制的细料方砖,颗粒细腻、质地密实,敲起来有金石之声,所以叫‘金砖’”。(1)

第二,运往“京仓”。《金砖墁地》中是这样说的:“也有一种说法是:这种砖只能运到北京的‘京仓’,供皇家专用,所以叫‘京砖’,而逐步演化为‘金砖’”。(2)

第三,一两黄金一块砖。因为专供皇家的细料方砖的制作工艺极为精细,花费成本巨大,一块金砖的价格相当于一两黄金。

以上三种说法听起来很在理,大众也多能理解并接受,但倘若仔细推敲,多有附会牵强 之处。

清代开始,专供皇家建筑室内铺地用的方砖才开始叫“金砖”,而在明代,虽然也有上述三个特点,却一直只称为“细料方砖”。所以,对于一种专供皇家的方砖,为何要以“金”而名,并且在皇家档案以及所有的行政公文中都直接称呼为“金砖”,仅仅以上的三种解释是不够的,还须要结合金砖命名的历史背景,以及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思想来理解。

 

阴阳理论:古代建筑营造和布局的原则

紫禁城等皇家宫殿建筑的设计和建造主要依据的就是阴阳五行学说。

    阴阳学说的核心思想是认为世界万物都是相互对立、相互依存的阴阳两面。阴阳互动,相推相济,是中国最古老的一种哲学思想,不仅贯穿了道家等诸子百家,也是《易经》思想的核心。《老子》第四十二章万物负阴而抱阳,中气以为和”的述说。《周易•系传》则说:“刚柔相推而生变化。《皇帝内经》中也说:“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也。”刚柔,也就是事物的两面,也是我们通常所说的阴阳刚是阳,柔是阴,阳刚和阴柔,看似矛盾对立实际上,正是这两股看似矛盾对立的力量,相互动,相互激荡,引起了世界万物的生息和变化

紫禁城的总体布局就基于这种阴阳理论,比如整个建筑群分为外朝内廷两大部分。外朝主阳,布局疏朗,气势雄伟,体现阳刚之美;内廷主阴,布局严谨,装饰精美,富有生活气息。外朝除大明门、承天门、端门等形成的中轴线外,两边还有辅助轴线,主要突显出其阳刚气势;而内廷则不用三条轴线,而是以乾清、坤宁两宫为主,以及十二宫、十所象征星辰的拱卫,有较多的阴柔之美。而在外朝内廷这两大部分中,又遵循古代阴阳学说所谓的“善补阳者,当从阴中求阳;善补阴者,当从阳中求阴”的原则,阳中有阴、阴中有阳。(3)

崇陵隆恩殿

 

水火既济:制砖烧窑是把握和拿捏火候分寸的艺术

和所有炉窑焙烧过程一样,砖的烧制过程也是一个阴阳互动转换、刚柔相推相济的过程。如选泥,皆以粘而不散、粉而不沙者为上”;(4)烧窑,“火候多一两,则砖面有裂纹,多三两,则砖形缩小拆裂,屈曲不伸,击之如碎铁然,不适于用……凡观火候,从窑门透视内壁,土受火精,形神摇荡,若金银融化之极然,陶长辨之”。(5)烧窑制砖的过程是一个处理水火相济、刚柔相推、密透相兼、阴阳相容的过程,制砖是一门把握火候和拿捏分寸的艺术。烧窑的时候,有陶长时时从窑炉口观察火候,砖土受火力的作用,会出现如同金银融化时一样的形神摇荡的样子。所以,密实精细又通透吸水的上乘质量的砖,是烧制过程中处理两极矛盾的技艺和经验累积的结果,宋应星《天工开物》中说,“水神透入土膜之下,与火意相感而成。水火既济,其质千秋矣”。(6)砖,原来只是土,但在水火既济之后,便拥有了足以持续千秋的坚硬和恒固。

水火既济,是《易经六十四卦中的六十三,下面为离卦,代表火,上面为坎卦,代表水;水火相交,水在火上,水势压倒火势,大功告成。所以,既济卦象征成功,盛极之时,象征坚固程度足以持续千秋。

古窑

 

五行学说:皇家物件采用和摆布的依据 

然而,单是阴阳为万物纲纪的理论还不足以理解事物现象间的相互关系和变化过程,古人逐渐发展出了一种朴素的观念,即用金、木、水、火、土五种构成宇宙万物的基础物质属性来推演并解释事物的相生相息和万千变化。

    所谓金,是指物质的坚固性,凡是坚硬、凝固的事物都有金的属性;木则代表事物的生长力,事物像草木一样具有强力生命功能,被称作具有木的属性;水,指的是物质的流动性;    火,指热能;土,指承载万物于其上生息变化,而自身也参与生息变化的土地。金、木、水、火、土,事物的五种不同特性和功能,相生相克,相对相成,使得世界得以生生不息,使得宇宙依道而行。(7)

五行之说经过古代众多思想者的充实,包含的内容几乎涵盖了人身、世界和社会的所有方面,如方向的东南西北中称五方,色彩的青黄赤白黑称五色,气候的风暑湿燥寒称五气,音乐的宫商角徵羽称五音,口感的酸苦甘辛咸称五味,身体的肝心脾肺肾称五脏,生化过程的生长化收藏称五态,等等。而且,古人还将金、木、水、火、土这五种物质属性,与五方、五色、五气、五音、五味、五脏和五态等一一对应起来,比如:

木在东,青色,角音,酸味,肝脏,与风相应,属生态;

火在南,赤色,徵音,苦味,心脏,与暑相应,属长态;

金在西,白色,商音,辛味,肺脏,与燥相应,属收态;

水在北,黑色,羽音,咸味,肾脏,与寒相应,属藏态;

土在中,黄色,宫音,甘味,脾脏,与湿相应,属化态。

五行又有相生和相克之说: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

  

紫禁城作为皇家建筑在设计建造时对五行的生克非常注意。比如皇家象征中央,为土,黄色,所以,紫禁城的屋顶大面积地使用黄色的琉璃瓦,而墙壁和油饰则大量地做成红色。那便是因为在五行学说中,火生土,火为土之母,属木为赤,这样的设计能够使得紫禁城中央的“土”化生循环,依天行道。(8)因为北方为水,水生木,所以,紫禁城在乾清宫和坤宁宫北面的宫后苑和万岁山种植了大量的花木,而除此之外,中轴线南端,三殿、两宫,以及御街等,都没有花草树木,那是因为五行理论中木克土的说法。明朝末年,曾经在午门左右“采松叶为棚,使百官免立风露之下”,(9)但到了清代初年,“悉裁去”。(10)后苑因为种植了大量的树木,木生火;所以,进入后苑,建有一门,叫“天一阁”,“天一生水”,水克火。可见,明清帝王对于皇家建筑中各种材料物件的采用、种植或摆布,都十分遵循阴阳五行学说。

和普通的砖一样,细料方砖原来也只是泥土一方,但土经过火的焙烧,加入水,水火相济相感,最终变成了坚固程度足以持续千年之久的砖。因此,砖是坚固之物,在五行中当属“金”。

细料方砖,和所有的砖一样,原属“土”,但这种土在经过了四五个月的糠草、片柴、枝柴等“木”属之物转化而成的“火”能的焙烧之后,再逐渐与“水”相遇;在水火既济之后,成了皇家宫殿中的“金”。因此,铺陈于紫禁城主要宫殿室内的细料方砖,属土,属中,在皇家建筑里当是"中中之中",皇家的基础;又属金,因为它是坚硬和江山永固的象征。

然而,在明代,同样是“水火既济,其质千秋”的结果,同样原来是土后来属金,同样敲之有声、专运京仓,又贵如黄金,但金砖并不称金砖,只称“细料方砖”。

明庆陵殿里的铺墁金砖

 

顺治朝:清代公文中正式将“细料方砖”改称“金砖”

从清宫档案和目前发现的金砖的边款铭文中可以知道,金砖是在顺治和康熙年间开始由 “细料方砖”正式改称“金砖”的。先从铭文看,康熙以前都称“方砖”或“细料方砖”。如“正德十四年春季分成造贰尺方砖”“嘉靖肆拾伍年分造贰尺方砖”“万历贰拾伍年分造贰尺细料方砖”“顺治拾叁年造尺柒细料方砖”;而从康熙朝开始,一直到宣统,都称“金砖”,如“康熙贰拾肆年成造贰尺细料金砖”“雍正伍年成造细料尺柒金砖”“乾隆二年成造细料二尺二寸金砖”“宣统三年成造细料二尺二寸见方金砖”。

然而,顺治朝的大臣奏折中已经开始直呼"金砖",如《顺治十四年正月江宁巡抚张中元揭帖》:

御旨先传着造金砖旨意。已令工部,至今造完或无造完未闻。如造完,速行解送;如未完,着速造,陆续解送……烦将原派造办正副金砖及烧完出窑数目,限文到五日,开列具题,即严催,速运解送,并起运日期先行报部,以凭察催等因……据苏州府同知柳翘才申,据委官知事黄鼎慎报,称烧造正副金砖毕。职于陆墓、徐庄二处窑所,晓夜督催,于十三年八等月初七等日陆续入窑,于本年十二月初四等日,已计出窑金砖一万三千五百一十五块,又于十四年正月初三等日,续完出窑金砖二万六千八百块,二次共出窑正副金砖四万三百一十五块……”(11)

康熙以后的皇帝起居注以及大臣奏折等公文中也开始直呼“金砖”:

万年吉地应用物料,其运价银两,应咨行户部,陆续支取。至各省办解楠、杉等木,金砖等项,俟运到之日,将运价另行核算。(12)

今年奉文敬造钦工金砖,共计八千余块。内尚有二尺二寸金砖,砖身愈大,烧造愈难。(13)

而顺治十三年的“柳翘金砖”铭文中依然还称“细料方砖”:

顺治拾叁年造尺柒细料方砖/江南苏州府贴堂同知柳翘才照磨袁一恭管造

由此可知,把铺墁在皇家建筑主要宫殿内的细料方砖命名为“金砖”,当在顺治朝。

顺治朝,有清入关后的第一朝,清廷虽然已经进驻北京,皇帝虽然已经住进紫禁城,但各地的抗清斗争依旧此起彼伏,南明永历政权还在苟延残喘——龙椅已经夺到,但江山能否坐稳,能否久续千秋?隐患依然不少。

 

“金”名砖,强化顺应天道和江山永固的祈望

《易经》既济卦的卦辞是这样说的小利贞初吉,终乱。”意思是说水火既济之后,亨通,但这是小见吉利,因为起初吉利,最后将发生变故。既济卦的彖辞就是这样说的:既济,亨,小者亨也。利贞,刚柔正而位当也。初吉,柔得中也。终止则乱,其道穷也。”(14)意思是,“在事成之后,不如事方成之时的吉利亨通”,(15)也就是说,功德完满、江山稳坐、亨通吉祥的时候,如果稍有不慎,便会导致混乱和分崩离析

水火既济之后拥有坚固足以持续千秋的细料方砖,既有江山永固的象征,却也藏着终将分崩离析的隐患,当初盛极一时的大明王朝便是例证和前车之鉴。

根据阴阳五行学说的这一理论,应对这种隐患的最好办法,也是唯一办法,是通过对五行中某一行或几行的加强或者减弱,让金木水火土更加顺利地循环运作起来,以化解天道和人道变迁过程中存在的凶象。所以,细料方砖虽然具有金的属性,但似乎还不够,这种金的属性似乎依然不能抵挡对于“初吉终乱”的担忧,尤其是在清王朝入关还不久、江山虽然已经坐稳但隐患依旧存在的顺治朝。清帝和清廷这种对于水火既济卦象的理解,对于皇家建筑材料之一的细料方砖来说,能够将阴阳五行理论化诸行动的方式便是直接以“金”来命名砖。将皇家专用的细料方砖直呼为“金砖”,不仅可以“金生水,水克火”来让皇宫免于天火人灾,更是对坚固、永恒的一种强化,是对明朝仅称“方砖”而缺“金”之纰漏的一种规避;以“金”来命名皇家宫殿内的砖,是祈望火-土-金-水-木的依次循环能够更加顺利,祈望皇道能够更加顺应天道,祈望江山能够直到永远。

其实,水火既济的卦辞不仅对王朝的兴衰有警示作用,对各类官员的管理办事、对普通百姓的为人处世,都是一种较好的提醒。《周易》既济卦的象辞是这样说的:“水在火上,既济,君子以思患而豫防之。”(16)这种提醒人们否极而泰来、盛极而衰至、居安而思危,希望人类顺应天道的思想,是《易经》等中国古代哲学始终贯穿的核心精神,也是金砖所以叫金砖的文化内涵。

 

注:

(1)(2) 蒋博光《“金砖”墁地》,《紫禁城》杂志1980年第3期

(3)(8) 于倬云《紫禁城始建经略与明代建筑考》,《故宫博物院院刊》1990年第3期

(4)(5))(6) 宋应星《天工开物》卷中《陶埏》,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年4月

(7) 南怀瑾《易经杂说》,中国世界语出版社,1994年5月

(9)(10)《日下旧闻考》卷三十三,北京古籍出版社,1983年5月

(11) 台湾傅斯年图书馆《明清档案(未):顺治十四年正月江宁巡抚张中元揭帖》,转引自丁文父《金砖识录》附图三,文物出版社,2007年4月

(12) 雍正六年九月十八日《起居注•办解万年吉地木料金砖运价于内库银两支取》,《清宫金砖档案》,紫禁城出版社,2010年10月

(13) 乾隆四年六月初九日《江苏巡抚张渠奏折•烧造金砖维艰请开销副砖价值》,《清宫金砖档案》,紫禁城出版社,2010年10月

(14)(15)(16) 南怀瑾、徐芹庭《周易今注今译》,(台湾)商务印书馆,1974年12月


推荐阅读
永乐金砖啊!真的吗?永乐年间可能根本就没有“永乐”金砖
苏州陆慕御窑金砖厂官方网站网址一www.yuyaozw.com网址一御窑金砖.网址金砖肇始于明代永乐年间。越来越多的“永乐”金砖出世了!是真的吗?究竟有没有永乐金砖呢? 金砖墁地的紫禁城中和殿
明清金砖制作选用的泥料
金砖烧造,永乐为什么只选中陆墓?明清御窑金砖的惟一烧造地为:苏州府,陆墓。六百年前,永乐帝在决定迁都并营建北京皇家宫殿的时候,在选用皇家宫殿室内铺地用砖的时候,为什么偏偏选中了远在江南苏州的“陆墓制造”的这块细料方砖呢?而且,为什么这块“陆墓制造”的方砖,会成为明清两朝皇家宫殿苑囿室内铺地的惟一指定
明清金砖的管理、挑选和运输
从现存史料看,明清御窑金砖并没有规定每年需要烧造或采办的例制,因而也没有专门的经营和买办机构,而是由朝廷指定工部向相关的各地方官府“用则征解”。征解地惟一处,为苏州府,长洲县,陆墓。金砖烧造在明代由内务府内官监会同工部议处(1),工部由营缮司执掌(2),派烧于南直隶各府,并由巡抚委派府、州、县官员管理(3)。
金瑾:我的内心也在炼一块金砖
作者:黄洁来源:《苏州日报》2017年3月10日就材质而言,金砖就是细料方砖,只不过,它是皇家建筑要殿地面铺墁的一种特供。古建专家蒋博光在《金砖墁地》中说:颗粒细腻,质地密实,敲之作金石之声,称“金砖”。明代永乐年间,明成祖朱棣迁都北京建造紫禁城,陆墓(现相城区陆慕镇御窑村)砖窑因其烧制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