烧造历史
顺应天道,竭尽人事!
仿古金砖、古建砖瓦和砖陶工艺品为主要产品的企业。
明清金砖制作选用的泥料
时间:2018-08-03 | 烧造历史

金砖烧造,永乐为什么只选中陆墓?

明清御窑金砖的惟一烧造地为:苏州府,陆墓。

六百年前,永乐帝在决定迁都并营建北京皇家宫殿的时候,在选用皇家宫殿室内铺地用砖的时候,为什么偏偏选中了远在江南苏州的“陆墓制造”的这块细料方砖呢?而且,为什么这块“陆墓制造”的方砖,会成为明清两朝皇家宫殿苑囿室内铺地的惟一指定用砖,且在江南乃至全中国都独此一家、别无分店呢?

永乐四年(1406年)闰七月,“文武群臣淇国公丘福等请建北京宫殿,以备巡幸”(1)。于是,永乐皇帝“命泰宁侯陈珪、北京行部侍郎张思恭督军民匠造砖瓦”。(2)于是,永乐皇帝“命工部征天下诸色匠作”,并“选民丁,明年五月俱赴北京听役”。(3)

当时,陈珪和张思恭只想在北京就近烧造,他们选定的窑区是琉璃厂和黑窑厂等处,如果所需砖瓦数量多,近京的这些窑厂来不及烧造,“再派给顺天府及山西、山东有关府州民窑,这样既省时省力,还可以免去转运劳顿之苦”。(4)

然而,皇家宫殿工程的建造过程中,在烧造并选择大殿,尤其是奉天殿(即民间俗称的“金銮殿”,明代后期改名为皇极殿,清代改名为太和殿)等的室内铺地用砖时,遇到了问题:近京窑厂经过多次尝试而烧造出来的方砖,无论是细密程度、吸湿性能、大小尺寸和外观色泽,都不能令人满意,与精美宽大、富丽堂皇的皇家宫殿也不相匹配。由于皇帝对京城建造特别是皇家宫殿施工的关注,陈珪和张思恭等把南京皇宫的库存方砖和北京琉璃厂和黑窑厂烧造的方砖同时请永乐帝审定。结果是,相比起来,南京库存的铺地方砖虽然也还显得粗糙,但质量明显高于北京烧造的——而南京皇宫库存的方砖,烧造地正是:直隶,苏州府,陆墓。

就这样,永乐帝敕令苏州府地方官并巡抚,永为朝廷督造皇宫大殿室内铺地用砖,苏州陆墓的砖窑成了专为北京皇家烧造高级细料方砖的指定窑户。(5)

御窑遗址

 

烧造中心的形成与地貌土质关系密切

明代宫廷的烧造,从永乐至嘉靖,在全国范围内逐渐形成了三大中心,即以琉璃制作为主的京师琉璃厂烧造中心、以城砖制作为主的临清烧造中心和以细料方砖(金砖)制作为主的苏州陆墓烧造中心。

三大中心的形成,与其所在地域的地貌土质关系密切。

明代北京营建城砖的主要烧造地域为北京、天津以及河北山前地带向南,经山东西部、河南东部,越黄河,至安徽、江苏两省的淮河地区,这一地区大部分位于黄淮平原内,属河流地貌所塑冲积平原之中部平原,其沉积物只要是河流冲积物,亦夹带有湖积物、风积物甚至海相堆积物。 这些地区地貌类型坡度较缓,河流在此多有分叉,水流速度小,其沉积物颗粒较细。在土壤归类上,多属半水成土之潮土,母质为河流壤质冲积物,适于制坯烧造。

而临清附近,历史上黄河多次泛滥改道,地貌属于掩埋古河道的壤土质冲积平原,属褐土化潮土。由于河流泛滥无定,泛滥过后的河流沉积物(细沙土)便覆盖在当地粘性土壤上,久而久之,便形成了一层沙土一层粘土的叠状结构,沙土色浅白,粘土色赤褐,层层相叠如莲瓣,人称“莲花土”。这种土适合于制作城砖。

除苏州以外的南直隶其他地区以及长江中下游的其他地域,如南直隶太平府之当涂、江西饶州府之浮梁,属江南丘陵地貌,红壤,并不合适烧造,而两地丘陵低山地带的白兔和高岭土,是适合烧造琉璃河瓷器的重要原料。明初营建南京以及北京初期的营建,即采用太平府所产的白土作为琉璃烧造的原料。后来,在北京城西门头沟等地陆续发现制作琉璃所用的同样的陶土原料,北方称“坩子土”,于是,京师琉璃厂多取土于此,便能够不再“舟行三千里”,远赴太平府取土。

各地特有的地貌土质使得明代皇家建筑的烧造地根据不同材料的需求逐渐趋于集中。而在明代用于铺墁皇家建筑室内地面的被称为细料方砖的金砖,由于苏州古城东北阳澄湖西岸地区特有的土质,集中在今相城区陆墓附近。

金梅泉在御窑遗址接受采访

 

陆墓粉砂型粘土:金砖极品原料

陆墓在明代属苏州府长洲县,地处阳澄湖西岸。

土壤专家近年对苏州地区和相城区自然土壤的研究分析表明,苏州地区粘壤质普通简育水耕人为土和粉砂粘壤质普通简育水耕人为土分布面积最广,前者集中分布在常熟市、昆山市、吴江市东部地区和太湖周边地区(高新区、平江区、沧浪区、金阊区、吴中区西部及相城区西部一带),后者主要分布于张家港市、太仓市西南部、苏州工业园区、相城区东部、吴中区东部地区。(6)

人为土是指母土或母质经过人为耕作熟化成土作用形成的一类土壤。苏州处于长江下游,濒临太湖,属典型湖积、冲积平原地貌,土壤多属人为土中的水稻土。专家认为,这种土由于长期处于水淹的缺氧状态,土壤中容易有氧化铁沉淀,形成锈斑、锈线,土壤的下层较为粘重,易于胶结,适于制坯,烧结后比较坚实。

陆墓附近的阳澄湖地区,土壤多属湖相沉积土,沙粒、粉粒含量较高,无石灰反应,有铁锈斑和铁锰结核出现,当地称为“湖砂土”,即粉砂粘壤质普通简育水耕人为土。这种土经过20多道工序后烧成的砖,“面背四旁色尽纯白,无燥纹,无坠角,叩之声震而清”,不碱不蚀,坚硬异常。(7)

相城区,尤其是陆墓地区的这种粉砂型的粘质土,最大的特点就是《天工开物》中所说的“粘而不散,粉而不砂”,是这种粉砂型年质土中的“极品原料”。

需要说明的是,用于制作金砖的这种泥土,它不同于淤泥质土。所谓淤泥质土, 是在静水和缓慢的流水环境中沉积并含有机质的细粒土,天然含水量大于液限,天然孔隙比大于1.5。当天然孔隙比小于1.5而大于1.0时,就称淤泥质土。淤泥质土含水率和某些有机物含量较高,除水固结后,仍然也不等同于粉砂型粘土,所以并不适合做金砖的原料。

由于制作金砖用的这种“粘而不散,粉而不砂”的“极品原料”的质性特点,加上金砖制作过程中29道工艺的精密和细到,使得少量没有被选送至京城的、流散民间的金砖,有了一种特殊的用途,那就是:把它当作书法入门的练习砖,特别合适。

明代开始,就有人发现,如文征明,用毛笔蘸了清水在金砖上写字,和在普通青砖上写字的感觉很不一样。蘸了清水的毛笔在金砖上走动,不过于润滑,也不过与生涩,很像是毛笔蘸了墨之后再宣纸上书写的感觉,而且,清水被金砖吸入之后,还会有跟墨上宣纸时一样的渲染效果。清代有笔记小说记载说,乾隆南巡时,听说文征明曾用金砖练字,就让当时的两江总督尹继善从陆墓御窑村取来一块明代万历年间的样品金砖。乾隆试写后,感觉非常满意,又以为用金砖练字,省墨省纸,就传谕带回数百块金砖,让皇子们习字。(8)

 

泥的翻踏

注:

1)《明太宗实录》永乐四年闰七月

2)同上

3)同上

4)(5)(8)参见李广成、王文宝《漫话明清御窑金砖》,《砖瓦史话》2005年第10期

6)《城市化对苏州地区土壤多样性的影响》,作者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土壤与农业可持续发展国家重点实验室孙燕瓷、张学雷、陈杰,《应用生态学报》2005年第11期

7)《四库全书》存目提要《造砖图说》题录


推荐阅读
永乐金砖啊!真的吗?永乐年间可能根本就没有“永乐”金砖
苏州陆慕御窑金砖厂官方网站网址一www.yuyaozw.com网址一御窑金砖.网址金砖肇始于明代永乐年间。越来越多的“永乐”金砖出世了!是真的吗?究竟有没有永乐金砖呢? 金砖墁地的紫禁城中和殿
明清金砖制作选用的泥料
金砖烧造,永乐为什么只选中陆墓?明清御窑金砖的惟一烧造地为:苏州府,陆墓。六百年前,永乐帝在决定迁都并营建北京皇家宫殿的时候,在选用皇家宫殿室内铺地用砖的时候,为什么偏偏选中了远在江南苏州的“陆墓制造”的这块细料方砖呢?而且,为什么这块“陆墓制造”的方砖,会成为明清两朝皇家宫殿苑囿室内铺地的惟一指定
明清金砖的管理、挑选和运输
从现存史料看,明清御窑金砖并没有规定每年需要烧造或采办的例制,因而也没有专门的经营和买办机构,而是由朝廷指定工部向相关的各地方官府“用则征解”。征解地惟一处,为苏州府,长洲县,陆墓。金砖烧造在明代由内务府内官监会同工部议处(1),工部由营缮司执掌(2),派烧于南直隶各府,并由巡抚委派府、州、县官员管理(3)。
金瑾:我的内心也在炼一块金砖
作者:黄洁来源:《苏州日报》2017年3月10日就材质而言,金砖就是细料方砖,只不过,它是皇家建筑要殿地面铺墁的一种特供。古建专家蒋博光在《金砖墁地》中说:颗粒细腻,质地密实,敲之作金石之声,称“金砖”。明代永乐年间,明成祖朱棣迁都北京建造紫禁城,陆墓(现相城区陆慕镇御窑村)砖窑因其烧制方